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历史概述
1、年之后,中国共产党接管林业管理,推行新的林业方针,组建新的领导体制,推动民主改革和造林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实施保护和发展林业的政策,成立林业机构,促进营林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国营林场,成效显著。
2、林业人口总数达到167万,在职职工72万人,历史可追溯至1945年,是全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林区地理位置位于北纬43°30′至49°01′,东经127°01′至134°05′,横跨小兴安岭、完达山和张广才岭,森林覆盖率高达83%。
3、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曾隶属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4、机构概述 黑龙江森工总局成立于特定历史时期,负责统筹管理黑龙江省内的森林工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职责范围和管理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和扩展。 主要职责 森林资源管理:森工总局负责对黑龙江省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监测、评估和规划,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地理概况
1、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所辖的国有林区位于中国东北林区核心,地理上隶属龙黑龙江省。 该林区在地理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效抵御了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寒风的侵袭,阻止了太平洋热浪的深入,并且西部边界成功防止了黄沙的侵扰。
2、综上所述,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地理概况显示,其不仅在经济上对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有着直接支持,更在生态环保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东北地区不可或缺的生态宝地。
3、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是我国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集团,实行行政与企业合一的管理模式。 其下辖四个林管局,四十个林业局,以及六百二十五个林场,涵盖了林业生产、加工、科研、教育、卫生、建筑等多个领域。
4、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多位于我国东北林区各主要内河上游,行政区域属黑龙江省。辽阔的林海北御西伯利亚寒流,蒙古高原的寒风。南阻太平洋热浪。西防黄沙进犯。是东北地区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既是区内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和涵养地,又是东北平原农业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牧业基地的天然屏障。
5、此外,地下矿藏丰富,包括大理石和花岗岩等。森林资源对黑龙江林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自古以来就有如渤海国时期的建筑和船只制造等实例。清朝时期,政府采取封禁政策以保护森林资源。19世纪末,采木工业兴起,出现了公司化的采伐方式。中东铁路建设期间,原始森林大规模砍伐,导致资源严重流失。
东方红林业局地理概况
1、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坐落在完达山林区,这片区域紧邻乌苏里江畔,拥有广阔的施业区,总面积达到了58万公顷。其地理坐标锁定在东经132°27′到134°05′,北纬46°10′到47°01′之间,区域范围界定明确。
2、东方红林场位于黑龙江省勃利县东部,隶属于勃利县林业局。场址距县城约20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30°36′—130°50′,北纬45°36′—45°43′。地理特征以山区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75米,最低海拔200米,平均海拔430米。
3、东方红林场位于黑龙江省方正县东北部,松花江南岸,与方正县林业局隶属关系,地理坐标横跨东经129°17′至129°24′,北纬46°00′至46°06′。东接依兰县珠琪河,西临松花江与清河林业局相对,南与方正林业局相邻,北界沙河农场。行政区域划归大罗密镇。
4、黑龙江省完达山森林乌苏里江,施业面积580000公顷地区东部东方红林业局。生产能力:390000立方米木材,锯材100000立方米,17000立方米胶合板,地板5000立方米,以及其他各种林产品。全球有450万,220万工人人口。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类技术人员2890人,其中54高级职称,中级职称980人。
5、%,年木材产量6万立方米。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东方红林业局建立了东方红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6618公顷,区内超过60%的面积是沼泽湿地。这一保护区是中国东北三江平原保存最完好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其建立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