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的经济有哪些成就?
工业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启动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建设了大量的重工业基础设施,如钢铁、电力、石油和化学工业等,逐步实现了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变。 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不尽如人意。
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政治上,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它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经济上,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长江大桥、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了一个古老国家在内外压力下走向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以及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的决心与智慧。
中国铁路是从哪一年开始建立的,至今的发展史具体是什么?
但从更久远的讨论开始,中国铁路的发展应该始于1835年,当时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刚刚问世10年,在东方古国的《东西洋每月统计传》中,便出现了有关蒸汽火车的介绍。其中也有中国是否可以兴办铁路,中国如何建设铁路等诸多的批评和讨论,应该说,以此篇文章为标记,可以算作中国铁路发展的最初渊薮。
1949年至21世纪初:快速前行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在党的领导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1952年,新中国首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1975年,宝成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首条电气化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起步阶段(1876年至1905年):1876年,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首条营运铁路。1905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京张铁路动工,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时期: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自1876年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建成以来,到1981年,中国铁路总里程达到50181公里。在这期间,中国铁路经历了从清朝到新中国的转变,铁路建设技术也经历了从依赖外国到自主研发的转变。
中国铁路发展史 在清朝统治日渐衰落的时期,中国铁路开始起步。比世界上最先使用铁路的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从1876年到1911年,中国修建了9100余公里的铁路。 1876年7月1日,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开始试车。这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
年,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修建了中国首条铁路,连接上海至吴淞港,全长16公里。这条铁路在当时引发了争议,晚清政府因担心铁路会导致大量苦力失业而持保守态度。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铁路总里程仅为500公里,远低于同时期美国的28万公里。
中国铁路历史发展史
成绩斐然的高速铁路和不断扩张中的城市地铁,以及创纪录的青藏铁路一起,牢牢确立了中国在21世纪铁路史上无可争议的先锋地位。 扩展资料: 中国铁路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十一五”是铁路技术创新实现重大跨越、大步迈入高铁时代的五年。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起步阶段(1876年至1905年):1876年,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成为中国首条营运铁路。1905年,中国人自行修建的京张铁路动工,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时期: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时期。自1876年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建成以来,到1981年,中国铁路总里程达到50181公里。在这期间,中国铁路经历了从清朝到新中国的转变,铁路建设技术也经历了从依赖外国到自主研发的转变。
中国近现代交通运输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18万公里,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仅08万公里,民用汽车1万辆。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民航航线只有12条。邮政服务网点较少。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
近代(1840—1949)⑴海:轮船①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是轮船,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②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③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发展速度较快。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2)多层次性、不平衡性(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当然,在这个半个世纪当中,中国铁路发展无疑是十分缓慢的,在铁路网构建和铁路技术上,多数伴随着屈辱的历史,其中充满艰辛和磨难。但是铁路作为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新的社会生产门类,对于国家经济乃至社会风气而言,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可以说,中国铁路是促进中国走向近世文明的重要杠杆和标志。
利用假日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人生活内容的一大变化。人们逐渐打破了过去封闭式的生活环境,走出家庭,走出本乡本县,出外旅游了。(二)近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交通:(1)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
沪宁城际高铁老沪宁铁路的百年历史变迁
沪宁城际高铁,承载着老沪宁铁路的百年历史变迁。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筹划,到1908年四段同时开工,历经三年,全长311公里的铁路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铁路发展。最初,沪宁线设站37座,后为与津浦线对接,南京下关长江火车轮渡在1933年建成。
沪宁城际高铁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2005年3月,当时国务院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高铁轨道交通网规划》,标志着这一重要工程的起点。接下来的2008年2月,沪宁高速铁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为项目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沪宁铁路,这条连接上海与南京的交通大动脉,是中国早期建设的重要铁路干线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8年,那时单线沪宁铁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这条线路的起步,列车最高时速仅有40公里。然而,这种速度在1933年得到了提升,火车轮渡的启用使得直达列车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