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注重常规,在课堂上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教育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很多德育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
2、联系生活,结合教学,渗透德育。通过选取以时事为主题的任务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那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斓。关注学生,热爱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如何看待学生是我们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前提因素。
3、课堂实践表明,日常教学任务与节日相融合的教育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更有成效。 实践操作中的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渗透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学信息技术、求知欲强的优势,通过结合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主题,以奖励式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竞争与团队合作意识。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与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走廊、楼道和各种设施旁边,让孩子们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养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设计各具特色的班级评比栏,及时展示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方面的表现,如看谁跑得快、我家最漂亮、四色花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培养。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三)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儿童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
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主要安排在计算机房,老师在机房内应做表率,起到模范作用,应当培养学生遵守守则,对号入座;要讲究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在机房吃零食,不乱丢纸屑;要爱护公物,不要乱敲鼠标、键盘,不要用手触摸显示屏等。
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并能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③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转变了教育改革环境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一个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沟通,构架了一个全新的、无限开放的平台,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公平: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则很难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内容的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等。对教学观念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正在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好地呈现方式,教师可以巧设逼真的情境引导学生,这是枯燥的粉笔板书无法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