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是什么?
设施农业是一种高效农业形式,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农业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环境,追求最经济空间、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设施农业主要分为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类。基本构成包括封闭或半封闭生产环境、环境调控措施以及配套工程和设备。
设施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建造温室、塑料大棚或遮雨棚等设施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延长供应期的目的。这种农业模式主要被应用于种植瓜果、蔬菜等作物。在中国北方地区,设施农业主要采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进行瓜果蔬菜的种植。
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设施农业是个综合概念,首先要有一个配套的技术体系做支撑,其次还必须能产生效益。
青海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1、为规范农业机械管理,保障各参与方权益,并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和法规,结合青海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条例。所有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是生产、销售、科研、推广、服务还是使用,均需遵守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2、青海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第六章主要规定了相关法律责任。首先,对于农业机械管理、生产、销售、科研、推广和使用中的违法行为,若已有相关法律或法规进行规定,将按照这些法律和法规进行处理或处罚(第三十二条)。
3、在青海省,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农业机械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包括牌证管理、技术检验、驾驶和操作人员的考试考核以及安全检查等。省级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监制相关牌证和表册。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规定全文
1、部门项目配套:如国土、水利等部门项目,按所在省区的配套比例执行。无偿资金投入 土地治理项目100%无偿投入,经营性措施补贴不超过财政资金的5%,超过需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 产业化经营项目取消有偿投入,采用财政贴息和补助方式扶持。
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资金筹措、使用与管理的规定具体如下:项目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单位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及其他资金。其中,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原则上按与中央财政资金1:1的比例进行配套,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占70%,地(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占30%。
3、《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农发机构项目管理费按年度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的一定比例提取使用:财政投资500万元以下的按5%提取,1000万元以下的其超过500万元的部分按5%提取,超过1000万元的其超过部分按0.5%提取。
4、第十九条每年新增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用于农业主产区。各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应对农业主产县进行重点投入。第二十条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原则上7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30%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具体投入比例根据各省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确定。
5、目前公司法规定是:一人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金10万,资金必须一次到位;二人以上(含二人)最低注册资本金3万,首次出资20%以上,剩余注册资本金2年之内全部到位。
青海西宁谁简介一下?
西宁曾是西汉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基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通衢、沟通中原与西部边地的重要城镇,也是历史上“唐蕃古道”必经之地。今天的西宁市为兰青铁路终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
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是青海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467965人。2020年,西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98亿元。
西宁作为青海唯一的大城市,是一座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城市,海拔2275米,是通往西域的古代丝绸之路南道。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许多美食和特色小吃,如手抓羊肉、烤羊肉、羊杂碎、爆焖羊羔肉、酸奶、馓子、炒面片、烩面片、狗浇尿等。
【西宁简介】作为青海省的省会,西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有“西海锁钥”的美誉。这座城市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还是主要的工业基地。西宁坐落于省境东部,湟水中游的河谷盆地,地理坐标东经101°49′17〃、北纬36°34′3〃。
青海省会简介:西宁 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该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下是关于西宁的详细介绍:地理位置与概况 西宁位于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气候温和,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座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