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些本土种猪濒临灭绝,该如何做好保护措施?
1、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德福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本土种猪采用活体保存的方法,维持成本高,风险大,难以规避外来疫病的威胁,今后可探索以活体原位保种为主、静态冷冻保存为辅的保种思路,构建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相配套的资源保护体系。
2、多采用引种扩繁的方法。他们追求高增长率和瘦肉率,长期依赖外国技术和进口种猪。这种做法虽然普遍,但增加了养殖成本,推高了消费者购买猪肉的价格,加大了经济负担。同时,这种依赖也伴随着风险,一旦国外发生猪瘟,可能会影响国内企业。
3、我国要加快研发脚步 为了减少猪进口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强种猪这方面的研发并增加一定的力度。只有实现了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带动整个猪行业的发展。国家也应该适当的放开种猪的一些政策要求,这样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广泛性,也能够激励一些科研人员能够加强对这方面的研发以及加强信心。
4、根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国特有的88种地方猪种里,有8个猪种(虹桥猪、雅阳猪、平潭黑猪、福州黑猪、潘郎猪、北港猪、河西猪、横泾猪)直接灭绝了,另外还有30多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形势不容乐观。提到土猪的没落,就不得不提洋猪进口。
5、对大多数地方来说,用中小规模的大群体生产土种猪,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经销的模式更适应当前形势,小规模生产可利用农家的一些闲散资源,特别是青粗饲料和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农民增收,也适合土猪生产中饲料相对粗放、饲养期较长的要求,所产的猪肉质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