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学会的组织刊物
1、中国铁道学会主办学术期刊《铁道学报》和科普期刊《铁道知识》。《铁道学报》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连续四年荣获“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是中文核心期刊。《铁道知识》是全国唯一的铁路科普期刊,发行量居全国铁路科普期刊之首。
2、《铁道知识》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国家铁道部直属期刊,也是全国优秀期刊,是中国铁路系统发行量最大、唯一允许进站上车的公开发行期刊,还是铁道部指定向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政协常委赠阅的重点刊物。
3、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是一本重要的学术期刊,专注于铁道工程领域的研究。由中国铁道学会主办,该期刊汇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众多知名专家,共同担任编委职务。期刊内容广泛,涵盖了铁道工程的各个方面,从技术创新到实际应用,再到工程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4、铁道知识期刊级别为国家级期刊,出刊周期为双月刊,期刊创办于1980年。铁道知识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铁道知识主要栏目设有:西部大开发、高彩技术、世界铁路、国外信息、科技精英、警钟长鸣、网络时代、法制天地。
5、由中国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和中国铁道学会工务委员会联合主办,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铁道工务》杂志,创刊于1989年初。作为一本内部期刊,每年的2月、5月、8月和11月,它以大16开本呈现,单期发行量达到8000册,面向包括铁道部、各铁路局及工务系统在内的广泛单位公开发行。
6、铁道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时间为1979年。铁道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铁道学会主办,中国铁道出版社协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期刊主要刊登铁道运输与经济、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铁道通信信号、铁道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综述等。
中国蒸汽机车科普(一)——解放1型蒸汽机车
1、解放型蒸汽机车是中国铁路的货运蒸汽机车车款之一,包含多个分型。其中,JF型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1952年12月30日四方工厂成功仿制,作为中国铁路的里程碑。解放1型蒸汽机车在战前由中国组装及仿制,包括2101~2500号机车。战后,中国组装及仿制了2121~2500号机车,共计455台。
2、中国蒸汽机车家族中,解放1型(四方、大连、齐齐哈尔、沈阳厂,1952年出生)/犹如一颗璀璨的星,专为货运而生,采用1-4-1轴式布局,运行在1435mm标准轨距上。这款机车的诞生,见证了从美国设计、日本制造到新中国自主生产的演变历程。
3、历史的烙印与荣誉的象征:/“毛泽东号”(解放1型304号),这台见证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蒸汽机车,其诞生于1941年的战火纷飞年代,由日本精心制造,全长275米,每小时的构造速度可达80公里,强大的牵引力达到了24030公斤,轴式布局为1-4-1,象征着那个时代的坚韧与力量。
4、解放型蒸汽机车是中国铁路运输的重要力量,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的特色和贡献。以下是对主要车型的具体介绍: 解放1型(JF1):这款机车最初由美国设计并为满铁制造,后在日本的川崎、日立等工厂生产。它的重量达到160.47吨,全长21,823毫米,动轮直径1,370毫米,采用1-4-1的轴式。
5、解放型蒸汽机车在中国铁路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主要分为多个型号。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车型: 解放1型(JF1):起初由美国为满铁设计,代号M,MA,后在日本川崎、日立等厂生产。机车重160.47吨,全长21,823毫米,动轮直径1,370毫米,轴式为1-4-1。1951年改称为ㄇㄎ1型。
...的列车是高铁吗?还有硬座下面有充电插座吗?求科普
1、硬座火车车厢内一般没有专门的充电插座。硬座车厢的设施相对简陋,不像卧铺车厢或高铁那样配备了充电插座。但是,每排座椅的扶手上可能会有USB充电口,这种设计是为了方便乘客给手机等USB接口设备充电。不过,这些USB口的电压通常较低,为5V左右,如果你的设备需要更高的电压,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2、高铁的每个座位下面都设有电源插座,旅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可以直接充电了,动车组列车上在每节车厢的两端都设有多个电源插座,如果需要充电,可以前往车厢的两端充电。
3、z字头的列车不是高铁,是直达列车,硬座下面没有充电的。车次以大写字母”Z“开头统一简称为直达列车,是指除了停靠始发站和终到站之外,不停靠其它任何上下客站点的列车,有事实型的直达列车,也有中间停靠站点不多的列车。
4、火车硬座车厢的设计主要考虑到成本和实用性,因此并未在每个座位旁安装充电设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乘客在旅途中完全没有充电的途径。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乘务员室**:部分硬座车厢的乘务员室内设有电源插座,乘客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向乘务员求助,看是否可以借用这些插座进行充电。
5、全程行驶中不停靠任何中间站车或只停靠部分重要的客源站或作业车站,车次以大写字母“Z”开头,限速160km/h。不同车型的插座配备数量不同,一般高铁车厢插座在座位下面。普通列车软卧每个包房里有一个插座,走廊有两个,洗手间也有一个,硬卧车走廊有三个,乘务员室有一个,硬座车厢乘务员室有一个。
6、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交通工具的持续升级,像硬卧、软卧以及高铁等车厢已经安装了电源插头。硬卧和软卧的电源插头在每节车厢的走廊,软卧的每个包房也都设有。而在高铁上,每个座位下方都配备有电源插座,并且还有USB接口,为乘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充电体验。
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介绍
中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即京沪客运专线、京港客运专线、京哈客运专线、徐兰客运专线等。重要的高速铁路支线有贵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等,城际高铁有京津城际铁路、沪宁城际等。
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铁路技术的飞跃。2008年8月1日,首条12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拉近了北京与天津的距离,标志着中国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是2002年建成运营的秦沈客运专线,全线设计时速达到200~250公里。同年,“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中国铁路第一速”的325km/h。秦沈客运专线现已合并成京哈线的一部分。
京广高速铁路介绍 京广高速铁路,简称京广高铁,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北京与广州的高速铁路线路。线路概况 京广高速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主通道之一,全程超过2200公里。它贯穿中国中部地带,连接华北平原、中原地区与珠江三角洲,是沟通南北经济的重要纽带。
**线路组成**:中国高速铁路网由所有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千米以上新线和部分经改造后设计速度达标每小时200千米以上的既有线铁路共同组成,形成了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的网络格局。这种布局既保证了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又兼顾了区域内部的便捷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