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凳质疑
近日,一套被拍卖公司推崇为“叹为观止,极具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汉代玉凳引起了广泛的质疑。一些网民认为,这套玉凳的出现与历史常识相悖,因为汉代古人普遍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尚未发明凳子。据考古资料,凳子的起源是西域的“胡床”,后来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形态,而在汉代,胡床还未成为主流家具。
男子50万造赝品在2011年,一件“汉代玉凳”文物的拍卖,引发了一场更大规模的真假辩论大会。当年的北京中嘉国际拍卖上,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之组件,在起拍时价格便高达了8亿,最终这件“文物”以2亿元的天价成拍,这也使得这件汉代玉凳成为当年的最贵玉器。
年年初,有不少网民发帖指出该“汉代玉凳”是赝品。中嘉拍卖”高级顾问朱明讲述了拍品鉴定过程:该拍品于2010年10月在河北征集到后,“中嘉拍卖”专程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南泉老先生对此拍品进行实物上手目鉴,认定此拍品为“汉代”,并出具了鉴定证书。
在2月25日下午的最新声明中,赵军重申玉凳是由明代材料组装而成,与之前的表述一致。尽管各方说法有所变动,但围绕“汉代玉凳”是真品还是赝品的争议仍在持续升级。
如何鉴别黑紫檀
鉴定黑紫檀木的方法有以下3种:纹理,真黑紫檀木横截面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假黑紫檀木条纹均匀一致;触感,真黑紫檀木触手细腻滋润,假黑紫檀木则会产生一种扎手感;痕迹,真黑紫檀木在白纸上划可见褐色条纹,假黑紫檀木则有极浅痕迹。
鉴别黑紫檀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观察纹理 真黑紫檀木的横截面有深浅相间排列的条纹,纹理黑白相间,结构分布均匀。 假黑紫檀木的横截面纹理分布较为均匀,纹路色泽一致,缺乏真品那种自然的黑白相间条纹。 触摸触感 真黑紫檀木表面光滑且有光泽,无特殊气味,触摸时感觉细腻滋润。
首先,通过观察纹理来鉴别。真正的黑紫檀木横截面会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而假冒的黑紫檀木条纹则通常均匀一致,没有这种深浅变化。其次,通过触感来区分。真正的黑紫檀木手感细腻滋润,而假冒的黑紫檀木则会给人一种扎手的感觉。最后,通过痕迹来判断。
黑紫檀风车木,一般是不会做假的。2,因为本身风车木是不属红木范畴。3,如果一定要分别 的话。其一看他重量。风车木气干密度在0。91到1之间。很重 其2木 头原木颜色带点咖啡色。打蜡或者上生漆后颜色偏深。
纹理不同 紫檀是一种比较名贵的木材,表面上的纹理清晰可见,还可以通过肉眼看出大小不一的棕眼,有些牛皮纹比较细腻且分布较密,而黑檀的纹理呈条纹状,分布比较均匀,表面上很少有棕眼的。
鉴别紫檀木的方法是:用酒精棉球在木头表面轻轻擦拭,如果棉球呈紫红色,说明是紫檀;或者刮下木头上的木末,浸在酒精中,如果出现血红色的丝条,便是紫檀。老紫檀浸水后不会掉色,而新紫檀浸水后会掉色。 黑檀木属于柿树类,主要产于印度、印尼、泰国、缅甸等国。
姚浩然的家具界
姚浩然是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专业的知名教师,被誉为中国家具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以“仗剑走天涯”的人生格言激励自己。2004年,他博士毕业后,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于是加入香港兴利集团,进行为期两年的带职研究。
姚浩然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专业教师。 中国家具界带有传奇色彩的第一人。人生格言“仗剑走天涯”!2004年南京林业大学家具系专业教师姚浩然博士深知理论应联系实际,毅然决定在香港兴利集团进行两年的带职实践研究工作。
非洲黑檀木有没有抗防虫的特性
1、还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和防虫性能,可以长期保存而不易受到损坏,可以在任何的家居环境下使用。
2、此外,黑檀木茶盘还具有防腐防虫的特性。由于其内含的天然防腐物质,黑檀木能够抵抗腐朽和虫蛀,延长了茶盘的使用寿命。然而,黑檀木茶盘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价格昂贵。黑檀木是一种稀有的木材,采集和加工成本较高,因此市面上的黑檀木茶盘价格普遍较高,不适合普通消费者。其次,黑檀木茶盘容易开裂。
3、非洲黑檀木以其光滑的表面和深黑色的光泽而闻名,给人带来高贵和典雅的感觉。 该木材密度高,硬度强,耐磨损,适用于制作高档家具和工艺品。 北美黑胡桃木以其美观的纹理和坚硬的质地而受到赞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据南京林业大学鉴定,黑檀木气干密度为0.9-14,入水即沉(个别部位取材会密度略小),木材结构极致密,材质硬重且均匀,木材黑色夹有灰褐至浅红的浅色条纹,耐磨及干燥后不变形,含油性高,遇高温后有明显的出油现象,精细抛光后略有透明感,不易开裂。
5、改善空气质量:黑檀木释放的檀香味被认为具有净化空气的功效,可以清除空气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 祛湿和防虫:黑檀木被广泛用于制作储物箱、抽屉等家具,因为它具有很好的防潮和防虫效果。总之,鉴别黑檀木的真伪和正确保养方法是保护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6、某些乌木品种的木质甚至优于紫檀木,具有永不褪色、防腐、防虫的特性,是制作艺术品和仿古家具的理想材料。 用途和传统:乌木在传统文化中被用作辟邪之物,因其常有裂纹,常用于制作小型工艺品、佛像和护身符等。乌木在地下埋藏千年而不腐,被认为具有灵性,能辟邪纳福。
方海的学术论文及相关文章
方海于2004年在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获得艺术与设计博士学位,并由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出版其博士论文《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方海自2005年在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
作为学术带头人,他负责的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备受瞩目。方海教授在学术研究上硕果累累,发表了50余篇论文,其中《企业系统活力评估及对策研究》和《预测技术模糊化研究》被《中国科学技术文库》全文收录,该文库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主编,由北京文献出版社出版。
埃萨·皮罗宁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学者,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981年,当时他在中国南京工学院(现名东南大学)攻读建筑学,于1985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对中国的古代小木作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随郭湖生教授进行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相关收藏。